誠邀更多本領域專家幫助我們共同完善詞條,為網民提供更多權威可信的知識。(現在加入)
造釉細胞瘤多見于青壯年,好發于下頜磨牙區及升枝部。生長緩慢,病程較長,可數年至十年。
1.癥狀:一般無明顯自覺癥狀。腫瘤大小不等,可為實質性或囊性。由于腫瘤逐漸增大使頜骨膨隆,顏面出現畸形,皮層骨受壓吸收、變薄,按之常有“乒乓球”樣彈性感覺。當腫瘤侵犯牙槽骨時,可使牙齒移位、牙根吸收、松動甚至脫落。如并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疼痛等炎癥癥狀。腫瘤繼續增大,皮層骨質完全吸收,即向頜骨外擴展,可影響咀嚼語言等功能。
2.檢查:X線檢查可助診斷,其表現不一,可為蜂窩狀、皂泡狀或多房性囊腫樣陰影。以多房型多見,呈多個圓形或卵圓形,大小不等的透射區陰影,相互重疊或融合,邊緣呈切跡狀。少數可表結合現為單囊型陰影。
3.治療:采用手術治療。本病雖屬良性腫瘤,但呈局部浸潤性生長,單純挖除的手術方法容易復發,而且反復發作可發生惡性變。因此一般在腫瘤外正常骨質處將頜骨包括腫瘤整塊截除,作下頜骨截骨時,最好能同時結合植骨以維持外形及恢復下頜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