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要與絲芙蘭線下實體店暫時告別了。
近日,絲芙蘭及其母公司LVMH集團發布公告稱,從當地時間星期三起品牌在美國的線下品牌直營店、分銷中心以及辦公室將會暫時關閉,以對員工進行尊重多樣性以及包容性的相關培訓項目。
絲芙蘭此番如此硬核的舉動與它最近陷入了一場涉嫌種族歧視糾紛有關,主角的另一方則是如今在歐美樂壇冉冉升起的大熱新星SZA。
SZA近日在個人Twitter賬號上發布推文,表示今年四月當她在加州卡拉巴薩斯的絲芙蘭購物時,一位名為“Sandy”的店員因懷疑這位格萊美獎得主有偷盜可能,便招來門店保安進行“陪同”購物。
“我們之間進行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Sandy,希望你能夠收獲美好的一天”,SZA在Twitter博文結尾用帶著嘲諷的口吻說到。
絲芙蘭在宣布門店暫時關閉的同時,也在官網上發表一則聲明來展示自己對與維護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堅定立場。聲明稱,絲芙蘭將會持續為建設多元性社區的目標而努力,表達自我永遠是一件值得贊揚、不分你我的事情。
這不是大品牌們近期在美國第一次因為涉嫌種族歧視而進行大規模閉店暫停營業。星巴克此前便因費城門店的種族歧視事件而關閉全美近8000家門店進行多元化培訓。
2018年,集中爆發于去年年末并持續到今天的種族歧視爭議可以說對整個時尚行業規則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顛覆。Dolce&Gabbana因創始人Stefano Gabbana關于中國和中國時尚行業的不當言論而導致品牌形象泥石流式滑坡的事件已經給西方時尚品牌上了重要的一課,但此后Prada和Gucci的兩張“黑臉”卻依然表明設計師們對多元文化了解程度的缺失。如何學會并正確地道歉早已成為品牌們最近的必修課,你甚至可以或多或少摸索出其中的套路。
與絲芙蘭此次事件中所帶有的更多意外性相比,西方白人設計師們對異族文化刻板印象和不恰當挪用則顯得普遍了許多,同時也對整個時尚行業的觀念產生了巨大影響。
擁抱性少數群體、呼吁為女性賦權并致力于第三世界國家的慈善項目,你很難說這些品牌設計師和高管們的內心沒有一絲一毫多元化包容之心。但當人們前往那些堆滿歐根紗手工坊時,會發現站在靈感墻前決定人們下一季穿著的往往是白人男性,而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女性有時也多少正在面臨著職業的天花板。
一個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時尚笑話便揶揄了這種現象:在一家巴黎高級時裝屋內,一位來自英國的白人設計師看到屋子里的有色人種從一個增加到了兩個,便大呼“我們的包容性已經超越了90%的品牌!”
Dior 2019早春度假因采用白人扮演傳統墨西哥馬術競技會中女騎士而受到爭議
設計師和品牌們生活在由自己和整個行業創造出的泡泡里,對異族文化的了解也必然被蒙上了一層或丑或美的濾鏡。可泡泡被戳破的代價卻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假如時間倒回到十年前,絲芙蘭會因為一位小小的銷售員工的不當言論而大規模停業嗎?